入職不久的一位研發同學希望能組織一個會議討論評審他做的設計,我告訴他,你先看一下我寫的一篇公司內部博客。今天把我寫的這篇內部博客公開出來,希望能給業內的研發同學特別是研發負責人一點啟發。
我們在實際工作中,經常要做各種review(評審),包括設計、代碼、文檔等等。大家習慣性的做法,是召集相關的人開會,內容的負責人會走讀一次,介紹一下,為什么這么做,這么寫,然后匯集大家的意見做些調整。通過多年的實踐,我認為這套方法是走過場的,是形式主義的 review,難以達到 review 的目的。表現在幾個方面:
- review 的人沒有做充足準備,思路只能跟著主講人的思路跑,發現的問題往往是違反規范,或其他顯而易見的問題;
- review 的人提的問題是現場提的,不是經過思考提出來的,因此有可能是不完整的,甚至不合邏輯或錯誤的;
- 參與開會的人,很多是心不在焉的,整個會議是一句話都不說的,完全沒有產出。
那么怎么做有效果的 review 呢?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:
- 內容負責人提前準備好內容:對照<Amazon 的秘密管理武器 – 「6 頁備忘錄」> 檢查一下內容是否滿足要求。對于特別具體的文檔,比如背景、解決的問題或需求大家都十分清晰的,準備的內容可以直奔主題(但建議用參考文檔的方式放在內容最后,以免有不熟悉了解的人)
- 在 Confluence 的文檔里直接 @,或飛書通知相關的人進行 review,并給出需要收到 review 回復的時間。
- 所有需要 review 的人,在指定的時間之前,仔細閱讀內容,將自己的反饋直接寫在 confluence 或飛書文檔上。
- 內容負責人收到 review 反饋后,看反饋的意見是否可以接受或持不同意見。對于可以接受的,直接接受,更新內容。對于不接受的,或有疑惑的,可以在 confluence 或飛書里互動,但互動回合不宜超過 3 次,過多的話,最好語音溝通,或進行會議。
- 內容負責人如果覺得大家的反饋都被吸收、或疑惑都已經解決、澄清,那么無需組織任何會議,review 就完成了。
- 如果有書面交流爭執不下或模糊不清的,再決定召開會議。召集會議,參會的人,是必須已經提供過書面反饋意見的。沒有提過意見的,不應該邀請參會。
原則上,任何交流溝通都應該遵循《如何高效的溝通交流》里定的原則,而且要以書面文字為主,萬不得已,不采用會議方式。
這么 review 的好處是:
- 每個人是真正的 review 了,而且反饋、互動在系統里都有記錄;
- 任何時候,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進討論,而且不會討論重復的問題;
- 盡可能不組織會議,這樣便于遠程辦公,便于不同時區的人協同工作;
- 避免濫竽充數,只聽不出的人參加會議。
那么有人總認為,只有會議、語音才能給大家解釋清楚自己做的工作、文檔、設計或代碼,這是錯誤的認識。任何一項工作、文檔、設計等等就必須用文字或代碼清晰的、邏輯的表達,只要有模糊不清的地方,一定是自己沒有想清楚。你可以明確告知大家,某一塊沒有想清楚,還模糊,求助大家,或等自己想明白,再清晰的用文字表達,之后請大家 review。
陶建輝
2021 年 10 月 18 日于北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