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十年,工業和物聯網場景經歷了快速的數字化建設:傳感器接入、系統聯網、數據上云……數據平臺已能輕松承載每秒千萬級別的寫入,每天幾 TB 的存儲量。但今天再回頭看,這些看似“完成”的系統,實際上只解決了一個問題:把數據“存起來”。而“用(yong)起(qi)來”這一層,仍舊是碎(sui)片化的(de)、高門檻的(de)、效(xiao)率低(di)下(xia)的(de)。
為了解決“用起(qi)來”的問(wen)題,行業開始嘗(chang)試(shi)自(zi)然語言查詢、自(zi)動(dong)生成 SQL 等方(fang)式,并(bing)逐漸發展出 Chat BI 這類“智能問(wen)數(shu)”工具。
我們也嘗試過類似路徑,不斷優化數據庫性能、強化流計算能力、引入 AI 分析助手。但一個問題始終橫亙在前:數據為什么始終“不會自己說話”?答案出現在一個凌晨的靈感中,也最終指向一個決定性的方向——我們必須重新設計工業數據管理平臺。
7 月 29 日,TDengine 發布了新一代產品 TDengine IDMP,這是(shi)一(yi)次從底(di)層邏輯出發的(de)(de)(de)重(zhong)構,也(ye)是(shi)我們(men)對“如(ru)何用 AI 真正釋放工業(ye)數(shu)據價(jia)值”的(de)(de)(de)首(shou)次回答。本文將(jiang)分享 IDMP 背后的(de)(de)(de)設計理念,它為什么必須誕生,以及我們(men)是(shi)如(ru)何一(yi)步(bu)步(bu)把一(yi)個想法變成現(xian)實(shi)的(de)(de)(de)。
問題的本質:不是技術不夠,而是語義缺失
這不(bu)是一時(shi)(shi)興起的(de)決(jue)定(ding)。過去八(ba)年,TDengine 時(shi)(shi)序數(shu)據(ju)庫在(zai)全球累積了(le)超 83 萬套安裝,服務于電力(li)、新能(neng)源、石油化工(gong)、智能(neng)制造等(deng)核心(xin)行(xing)業(ye)。我們見證了(le)物聯(lian)網與工(gong)業(ye)場(chang)景中數(shu)據(ju)規模(mo)的(de)指數(shu)級增長(chang),也親(qin)歷了(le)“數(shu)據(ju)有(you)了(le),卻難(nan)以真正(zheng)用好”的(de)普遍難(nan)題(ti)。
某新能源集控中心,一天產生(sheng)的數(shu)據(ju)超 5TB;某鋼鐵廠,測(ce)點(dian)數(shu)量數(shu)千萬。但面對如(ru)此(ci)龐大的數(shu)據(ju)量,很多企業依(yi)(yi)然只(zhi)能依(yi)(yi)靠固定的報表(biao)(biao)和(he)儀表(biao)(biao)盤進(jin)行分析。業務人員提(ti)了一個新需求,還(huan)需依(yi)(yi)賴 IT 工程師用 SQL 編(bian)寫查詢邏(luo)輯,再(zai)反復溝(gou)通(tong)調整。數(shu)據(ju)在(zai)眼前,價值卻遲遲無法兌現。
AI 能不(bu)能幫上忙?我們試過自然語言(yan)查詢、自動(dong)生成 SQL、Chat BI。但很快發現,僅靠(kao)一個大模型并不(bu)能跨越這個鴻溝。AI 想(xiang)要理解數(shu)據(ju)(ju),前提是數(shu)據(ju)(ju)得有“語義”。
而當前工業(ye)數據(ju)的(de)結構復雜、來源多樣、上下文缺失嚴重。沒有統一的(de)數據(ju)目(mu)錄,表(biao)(biao)字(zi)(zi)段(duan)名稱五花八門;沒有標準(zhun)的(de)單位體系,溫度可(ke)能是華氏(shi)也可(ke)能是攝氏(shi);缺乏情景(jing)化描(miao)述,某個字(zi)(zi)段(duan)“X1”到底代表(biao)(biao)電(dian)流還是電(dian)壓,只有熟悉現場(chang)的(de)工程師才知(zhi)道(dao)。這些問題(ti)導致(zhi)傳統的(de) BI 工具、SQL 查詢(xun)、甚至 Chat BI 等 AI 工具都無法有效發(fa)揮(hui)作用。
正(zheng)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(wo)們(men)決定(ding)從(cong)(cong)“數(shu)據準備(bei)”的源(yuan)頭切入(ru),重新(xin)設計(ji)平(ping)臺架(jia)構(gou),讓整(zheng)個系統(tong)從(cong)(cong)根基上(shang)徹(che)底實現(xian)“AI-Ready”。

三項關鍵設計理念:讓數據“有名有姓”,AI 才能“看懂說話”
我(wo)們最終(zhong)提出(chu)的三項核心設(she)計理(li)念,也構成了 TDengine IDMP 的技術基礎(chu):
設計理念一:構建統一的數據目錄
工業企業的數據本身具有清晰的層級結構,比如“工廠-車間-產線-設(she)備(bei)-測點”。但在(zai)實際的數據系統中,這(zhe)些(xie)層級往往被打碎,設(she)備(bei)的采集點、報警指標、KPI 等信(xin)息分散(san)在(zai)不同(tong)表結構中,缺乏統一管理。
TDengine IDMP 以“樹狀結(jie)構(gou)(gou)”作為核心模(mo)型(xing),對物理(li)與(yu)邏輯實體進行(xing)統一建模(mo)與(yu)組織(zhi)。每個節點不(bu)僅包(bao)含結(jie)構(gou)(gou)關系,還可以掛(gua)載(zai)屬性、分析邏輯、事件規則,支持從組織(zhi)結(jie)構(gou)(gou)、設備(bei)類(lei)型(xing)等多個視(shi)角靈活構(gou)(gou)建數(shu)(shu)據目錄,實現(xian)同(tong)一數(shu)(shu)據在不(bu)同(tong)維度下的統一呈現(xian)與(yu)多角度分析。
這意味著:你(ni)不再是去(qu)找一張表、一列數據(ju),而是在管(guan)理一個具有上下文的“對象”——這符合人(ren)腦習慣,也(ye)為 AI 提(ti)供了語(yu)義基礎(chu)。

設計理念二:推進數據的標準化
很多工(gong)業系統(tong)接入的原始數據來(lai)自不(bu)(bu)(bu)同協議(yi)、不(bu)(bu)(bu)同采集系統(tong),命名不(bu)(bu)(bu)一、單位(wei)不(bu)(bu)(bu)同、精度不(bu)(bu)(bu)一。例如,“溫(wen)度”這(zhe)個概念,可能被命名為 Temp、T、Temp1,也可能以攝氏度、華氏度甚至無(wu)單位(wei)標識存在。
TDengine IDMP 引(yin)入“元素模板”和“屬性規范”機制,通過統一(yi)的(de)字段定(ding)義、單(dan)位體系(xi)、換(huan)(huan)算(suan)規則(ze)、上下限設定(ding)等規則(ze),讓每(mei)一(yi)個數(shu)據點具(ju)備明確(que)的(de)含義。借助(zhu)這一(yi)標準化體系(xi),系(xi)統可自動完成字段匹配(pei)與(yu)單(dan)位轉換(huan)(huan),為 AI 提供明確(que)的(de)語(yu)義基礎,助(zhu)力實現更可靠的(de)數(shu)據分析與(yu)智能推(tui)理。

設計理念三:實現數據的情景化
光(guang)有結構和(he)標準還不夠。工業數(shu)據往往只有“數(shu)值(zhi)”,卻(que)缺乏“背景”。一個指標是否異(yi)常,不僅取決于它的數(shu)值(zhi)本身,還要看它處(chu)于什么狀態(tai)、關(guan)聯哪些事件、上下游(you)是否也(ye)發生了變化(hua)。
TDengine IDMP 支持在目錄和屬性層級上(shang)掛載豐(feng)富的語義(yi)信息(xi),如描述、標(biao)簽(qian)、設備(bei)型(xing)號、安裝(zhuang)位置、運行狀態(tai)、是否可參與計(ji)算等,讓每一個數據(ju)點都有明確的業務(wu)含(han)義(yi)與上(shang)下(xia)文關系(xi)。系(xi)統借此構(gou)建“數據(ju)情景圖譜”,使數據(ju)從(cong)“裸值”轉(zhuan)變(bian)為(wei)具備(bei)業務(wu)語境的實體,為(wei) AI 提供(gong)更完整的語義(yi)基礎,提升異常識別與智能判(pan)斷的準確性。

“無問智推”:數據分析從拉到推的范式躍遷
傳統數據分析模式本質上是“請求-響應”:你問什么,系統答什么——即便加上自然語言,也是“有問才有答”。而 IDMP 真正的突破,是引入了“無問智推”的機制:你無需主動發問,系統就能自動識別場景、構建分析任務、生成可視化面板和事件規則,并主動推送核心洞察。
我們(men)借助大語言(yan)模型的(de)泛(fan)知(zhi)(zhi)識能(neng)(neng)力、上下(xia)文感知(zhi)(zhi)能(neng)(neng)力,將(jiang)業務(wu)語義“壓進(jin)(jin)”平臺(tai),使 AI 不(bu)僅(jin)能(neng)(neng)理解數(shu)據的(de)含義,還能(neng)(neng)生成分析思路與可執行任(ren)務(wu)。某種程度(du)上,這(zhe)是(shi)工業數(shu)據平臺(tai)進(jin)(jin)入“抖音模式”的(de)開始:用戶不(bu)再搜索(suo),而(er)是(shi)被推(tui)薦;不(bu)再拉(la)取,而(er)是(shi)被“推(tui)送”;不(bu)是(shi)靠經驗,而(er)是(shi)靠智能(neng)(neng)體的(de)輔助決(jue)策。
可(ke)能大家有個疑問:為什么不是(shi)傳統(tong)工業軟件巨頭來做 IDMP 這樣的平(ping)臺(tai)?
TDengine 的(de)優勢恰恰在于“數(shu)據(ju)原生”——我們(men)擁(yong)有國內(nei)最廣泛使用的(de)時序數(shu)據(ju)庫(ku)之一(yi),對工業(ye)(ye)數(shu)據(ju)結(jie)構、壓縮、計算有深(shen)刻理(li)解。我們(men)也(ye)有長期(qi)服(fu)務(wu)于頭部工業(ye)(ye)客戶的(de)經驗,知道數(shu)據(ju)平臺中有哪些“細(xi)節坑”會影響全局設計。
而(er)現在,有了 AI 的(de)(de)加持,我們終于可以把(ba) TDengine 從(cong)一個高性能的(de)(de)“存儲引擎”升級為(wei)真正(zheng)意義上(shang)的(de)(de)“AI 驅動的(de)(de)物聯網工業(ye)大數據平(ping)臺”。這(zhe)不是從(cong) 0 到 1 的(de)(de)革新,而(er)是從(cong) 1 到 N 的(de)(de)躍遷(qian)。
AI 原生,平臺重塑:我們邁出的第一步
TDengine IDMP 已(yi)經開放(fang)免(mian)費下載與(yu)云服務試(shi)用。它目(mu)前具備:
- 零代碼建模能力,快速構建數據目錄
- 支持標準化模板、元信息配置、數據上下文綁定
- 內嵌 LLM 智能體,支持“無問智推”的面板與分析任務生成
- 與 TDengine TSDB 無縫聯動,實現上下游一體化數據管理
基(ji)于這些能力,TDengine IDMP 與 TDengine TSDB 共(gong)同(tong)構建了一個(ge)完整的(de)(de) AI+Data 閉(bi)環:從數據(ju)采(cai)集、清(qing)洗、建模,到查(cha)詢、分析、可(ke)視化與事(shi)件管(guan)理(li),全(quan)面打通工業(ye)數據(ju)的(de)(de)全(quan)生命周期,打造真正智能化的(de)(de)平臺體系(xi)。
這只是開始。未來,我們還將(jiang)推出(chu)數據(ju)模(mo)(mo)型版本控(kong)制(zhi)、根因分析報告自動生成、地圖(tu)與(yu)組態功能支(zhi)持(chi)等多個創新模(mo)(mo)塊,并計(ji)劃(hua)支(zhi)持(chi)連接更多第(di)三方數據(ju)庫,進(jin)一步提升系統兼容性(xing)與(yu)行業(ye)適配力。
在 AI 重塑一(yi)切的今天,數(shu)據(ju)平臺也應煥然(ran)一(yi)新(xin)。TDengine IDMP,就是我們交出的第(di)一(yi)個答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